广州市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推动新能源与新型储能、现代高端装备等产业互为场景和配套

  新闻资讯     |      2023-11-04 12:12

  BD半岛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0月30日,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征求《广州市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意见的通告。

  《方案》指出,强化产业集群质量引领。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强先进技术应用、质量创新、质量基础设施升级,推动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超高清视频和新型显示、软件和信创、新能源与新型储能、现代高端装备等产业互为场景和配套,合力打造规模化产业链群。前瞻布局数字能源、量子科技、纳米科技、深海空天等新赛道,推动现有产业未来化、未来科技产业化。

  为全面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广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加快推进广州质量强市建设,我局组织起草了《广州市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已征求省、市相关部门和各区意见并修改,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开征求意见时间截至2023年11月5日,公众可通过本页面或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有关建议和意见:

  一、发送邮件。请将有关建议和意见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邮件主题请注明“质量强市实施方案征集意见”字样。

  二、邮寄信件。请将有关建议和意见通过信函寄至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112号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质量发展处(邮编:510620),并请在信封上注明“质量强市实施方案征集意见”字样。

  三、电话沟通。请拨打电话将有关建议和意见向联系人反馈。联系人:刘先生,联系电话。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全面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广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加快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再上新台阶,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现结合广州市质量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锚定“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标高追求,激发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活力,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建设更适配的质量供给体系、高水平的质量基础设施体系、现代化的质量治理体系,全面提升质量总体水平,为广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提供有力质量支撑。

  到2025年,质量水平稳步提高,质量发展影响力有效提升,质量强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高,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质量竞争力持续增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92以上,建成若干个质量卓越产业集群;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5%以上,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5%,工程质量抽查符合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水平全面提升;品牌建设取得更大进展,涌现一批品质卓越、大众信赖的品牌领军企业;争创若干个国家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质检中心、质量标准实验室,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更加完善;质量监管更加高效,质量人才队伍持续壮大,质量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到2035年,质量强市建设基础更加牢固,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质量综合竞争实力达到更高水平。

  1.夯实质量创新发展基石。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质量创新体系,深入推进质量领域技术、管理、制度协同创新。加强质量领域基础性、原创性研究,加速孕育突破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围绕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高端装备、新能源与新型储能、超高清视频与新型显示等领域,突破一批重大质量技术和标志性装备。引导新型研发机构、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和大院大所共建高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实施重大质量技术改进项目。开展质量管理数字化赋能行动,引导企业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质量管理融合应用,强化质量管理数字化关键业务场景创新。促进专利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探索在新兴产业领域组建专利联盟、专利池及数据库,推动将核心专利转化为先进标准。

  2.筑牢绿色发展质量根基。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资源效率对标提升行动,加强低碳零碳负碳、高效储能新技术、新装备攻关,有序淘汰产能过剩、落后的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大力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积极打造绿色供应链,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绿色智能商品。支持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探索粤港澳碳市场互联互通互认路径,持续开展国内国际低碳合作交流。深入开展低碳试点研究,加强景区、社区、校园碳排放量及碳汇测算,建设一批低碳生活连片示范区。大力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体系,深入实施造林绿化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丰富优质生态产品供给,高质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州。

  3.促进质量发展造福人民。构建产业型、流量型、服务型特色消费体系,改造提升一批世界级地标商圈、岭南特色商圈,丰富新兴潮流消费场景与特色消费新场景,深入推动专业市场向数字化、时尚化、国际化发展,加快建设高能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力营造更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鼓励经营者推行线下七天无理由退货和消费环节先行赔付等制度,深化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完善质量多元救济机制,鼓励企业投保产品、工程、服务质量相关保险。依法从严查处质量违法行为,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

  1.夯实产业基础质量支撑。聚焦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行业,大力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提升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及关键元器件的可靠性、耐久性、先进性水平。支持开发自主可控的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平台软件,深化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加大应用场景开放力度,提升软件产品的易用性、兼容性和可靠性。推进基础制造工艺与质量管理、数字智能、网络技术深度融合,提高生产制造敏捷度和精益性。打造高水平技术供给平台,加强产业亟需的研发创新、标准研制、计量测试、检验检测、合格评定、知识产权、工业数据等基础能力建设,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进程。

  2.增强产业质量竞争能力。推动产业质量升级,加强产业链全面质量管理,着力提升上中下游关键环节、关键领域质量管控水平。推动标准、品牌、质量联动发展,以先进标准带动质量提升,以更高质量铸就优秀品牌,以品牌优势引领产业质量效益提高。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提升,显著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支持南沙区、黄埔区、天河中央商务区、空港经济区、海珠区提升服务品质。推动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智能化、数字化、融合化推动都市现代农业全链条质量提升。深化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设,积极探索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路径模式。

  3.强化产业集群质量引领。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强先进技术应用、质量创新、质量基础设施升级,推动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超高清视频和新型显示、软件和信创、新能源与新型储能、现代高端装备等产业互为场景和配套,合力打造规模化产业链群。前瞻布局数字能源、量子科技、纳米科技、深海空天等新赛道,推动现有产业未来化、未来科技产业化。深入推广在线定制、柔性生产、共享制造等新模式,促进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皮具箱包、美妆日化等传统特色产业向数字化高端化品质化发展。依托大平台带动产业大发展,支持各级各类开发区、高新区、综保区开展质量、技术、管理创新,推动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广州大学城、国际生物岛、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国际金融城等平台打造一批质量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

  4.树立区域质量发展标杆。开展国家质量创新先导区创建工作,构建新型质量治理体制机制,健全现代质量政策体系,率先探索具有广州特色的质量效益型发展路径。打造质量强国建设标杆城市,推动超大城市建设、空间战略拓展与质量效益提升融合共进,推动城市精细化、品质化、智能化发展。创建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因地制宜培育一批区域特色品牌,积极筹建化妆品产业“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全力打造“食在广州”城市品牌、“国际美湾”金字招牌,支持制造业产业园区、制造业产业聚集区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广卓越质量管理实践,促进产业规模效益稳步提升。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引导质量资源要素向乡村地区有序聚集,“一区一策”推动白云、花都、增城、从化城乡质量均衡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培育形成质量发展比较优势。

  1.强化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保障。夯实番禺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深入推动增城区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强化源头治理,加强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追溯管理,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力度,严格管控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依法依规打击各类涉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统筹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为重点的优质农产品,推动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打造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攻坚行动,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全过程监管,加强对食用农产品、传统工艺食品、校园及周边食品、高风险食品的监督检查。强化药品、疫苗和生物制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加速推进化学原料药、中药技术研发和质量标准升级,满足人民群众高水平用药需求。

  2.丰富优质新型消费品供给。鼓励传统消费品提质升级,推动基于材料选配、工艺美学、用户体验的产品质量变革。促进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新型消费品创新,以高质量供给引领消费新需求。扩大老年人、婴幼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消费品供给,提升用户体验和质量安全水平。加强与国际通用标准接轨,高水平推进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布局一批国家、省级进口贸易平台,争取在中心城区和南沙设立一批免税店,鼓励资源性农产品、高技术产品和优质日用消费品进口,提升出口产品品质和品牌化水平,实现优进优出。

  3.培育工业品质量新优势。提升工业设计服务能力,支持广州设计之都(白云)建设,打造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促进设计资源共享和生态协同,以工业设计牵引产业质量提升。开展重点产品与国内外标杆产品的执行标准和质量指标“双比对、双提升”,推广卓越绩效模式和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升“广货”质量整体水平。优化工业产品迭代的市场环境,深化“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示范应用,不断提升产品市场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快传统装备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等高质量通用智能装备,高水平推进广深佛莞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建设。实施质量可靠性提升计划,提升轨道交通装备、船舶与海工装备、航空航天装备制造能力和产品可靠性水平。

  1.加强工程质量全过程管控。全面落实建设工程建设单位的质量首要责任和参建各方工程质量的主体责任,落实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保证合理工期、造价和质量。积极开展建筑师责任制试点,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强化工程施工岗位责任制,加强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预防和治理,严格施工工序、项目验收的全过程质量管控。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书面承诺制、永久性标牌制和质量信息档案等制度,强化质量责任追溯追究。推行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完善建设工程质量保修制度,加强运营维护管理。推行实施工程质量、消防、人防融合监管,完善日常检查和抽查抽测相结合的质量监督检查制度,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社会力量辅助工程质量监督检查,提升监督效力。深化工程招投标制度改革,鼓励招标人将工程质量管理情况和企业信用评价相结合,纳入招标投标评审,加强标后合同履约监管。

  2.提升建筑材料质量水平。加强建材质量监管,加大重点建材产品监督抽查和专项整治力度,促进从生产到施工全链条的建材行业质量提升。督促建筑材料使用单位落实主体责任,落实建筑材料、设备、构配件进场验收管理,强化影响结构强度和安全性、耐久性的关键材料全过程质量管理,鼓励企业选用绿色建材。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在政府投资的大中型建筑工程中全面实施装配式建筑,建立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安装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体系,推行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驻场监造。

  3.打造广州建造升级版。支持和建设一批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建筑科技聚集高地。推广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完善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评价和监督管理体系。加快智能建造产业培育,加大建筑信息模型(BIM)、城市信息模型(CIM)、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建造全过程的集成与创新运用,提升数字化应用水平。探索建立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推广应用数字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智能化装备和建筑机器人。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时期建筑方针,推动绿色生态城区、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广绿色建造,降低建筑能源资源消耗,建设绿色低碳城市,加快提高城乡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助力广州率先实现碳达峰。

  1.推动生产性服务高端化专业化发展。全面提升金融业发展质量,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科创金融,加快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建设,推动全域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落地,打造广东数字金融创新产业园。大力发展法律、设计、营销、中介、咨询等专业服务,建设一批高端专业服务业示范基地。提升高端研发、技术转移转化、知识产权运用等科技服务质量,高水平推进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和环中大、环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做大做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加速软件与各行业领域的融合应用,分类推进软件园区集聚集群发展。提升现代物流发展质量效益,加快壮大智慧物流、保税物流、冷链物流、供应链物流,提高口岸物流保通保畅水平。

  2.促进生活性服务品质化多样化提升。打造一批品质领先的餐饮消费集聚区,推进粤菜与广式点心传承与创新发展。规范直播电商营销及售后服务,鼓励超市、电商平台等零售业态多元化融合发展。推动家政提质扩容,培育“羊城家政”品牌,促进物业管理、房屋租赁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旅游、文艺展演、夜间经济、康养休闲、自驾露营等精品项目,争取创建一批4A级以上旅游景区、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全面提高文化旅游服务质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引导网约出租车、定制公交等个性化出行服务规范发展。积极承办各级体育赛事,支持链主企业参与赛事活动和体育空间开发运营,补齐全民健身设施短板,提升社区体育服务质量。

  3.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效率。加强便民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广州公共配套设施一体化、智能化、适老适幼化建设和改造。完善以“穗好办”APP为总入口的统一预约体系,建成覆盖全市的“云窗口”服务体系,推广“穗好办·随心办”一件事自由组合新模式,让企业群众办事更加好办易办。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支持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强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智慧图书馆、智慧文化馆、智慧博物馆、智慧剧院和乡村数字文化馆建设,加快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做好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做大做强“赢在广州”就业创业服务品牌,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夯实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基础,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推进养老机构提质增效。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完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支持医疗机构引入香港医疗管理模式,面向国际打造优质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1.激发企业质量发展内生动力。鼓励企业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开展卓越绩效管理、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等质量工程技术推广和提升活动,提高全员、全过程、全要素、全数据的新型质量管理水平。支持企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质量管理深度融合,大幅提升质量管理全过程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质量管理数字化应用场景。引导企业开展质量标杆经验交流,充分发挥标杆企业在质量提升行动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崇尚质量、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围。广泛开展质量信得过班组、质量控制(QC)小组评选等质量管理活动,全面推广企业质量官、质量安全总监制度,建设质量经理、质量工程师、质量技术能手队伍,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开展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

  2.增强中小微企业质量发展能力。支持检验检测等专业机构开放实验室,推动技术专家帮扶中小微企业开展质量创新和技术攻关,持续开展中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倡导质量标杆企业和“链主”企业将中小微企业纳入共同质量管理体系,将先进质量理念、质量管理模式、质量技术资源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引导中小企业制定全面质量管理规划,开展质量管理提升行动,持续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和发展效益。鼓励中小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做精做专,推动工艺创新、装备升级和业务流程再造,打造一批掌握独门绝技的品质冠军和质量标杆。

  3.推动广州品牌高端化发展。鼓励企业推进品质提升、品种培优、品牌塑造,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大企名企强企。支持本土企业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推广能力,加快在服装、皮具、鞋、珠宝、化妆品等领域争创一批国际时尚品牌。积极培育卓越质量标杆,加大对优秀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的培育指导力度,打造中国质量奖、省政府质量奖、市政府质量奖三级质量标杆梯队。支持老字号改革创新发展,孵化一批新锐品牌、国潮品牌和网红爆品。挖掘培育农产品区域商标品牌,推进“粤字号”农产品“走出去”,提升农业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支持企业加强品牌保护和维权,依法严厉打击品牌仿冒、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

  1.强化标准规则引领。支持组建一批产业技术标准创新联盟,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量子科技、纳米科技、新型储能等领域,进一步推进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国家标准验证点建设。争取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在穗落地。聚焦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领域,组织制定和发布一批广州市地方标准,深化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标准化建设。支持南沙建设高水平标准化服务平台,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研究中心南沙工作站和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基地(广州)南沙工作站等机构的服务能力,探索区域标准化合作路径。

  2.提升计量保障能力。围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加强计量测试技术、装备和方法研制,支持企事业单位开展标准物质研制生产,推动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持续推进计量检定能力建设,在商业、服务业等领域制定诚信计量管理规范,大力推广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加强计量数据汇聚、分析和利用,推动跨行业、跨领域、跨部门计量数据融合共享,培育建设产业计量数据应用示范基地。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和计量技术服务,完善碳计量服务体系,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常态化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鼓励和支持企业自主建立内部最高计量标准,推进企业计量能力提升。

  3.优化检测认证服务质量。推动具备条件的龙头企业和质检机构申报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质检中心,支持建设半导体、化妆品、药品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平台,开展先进质量标准、检验检测方法、高端计量仪器、检验检测设备设施的研制验证。加快在广州南沙升级打造协同港澳检验检测认证产业集聚区,吸引国资、内地及港澳社会资本联合共建。开展检测认证助推质量提升行动,为智能装备、汽车及零配件、家电企业提供质量管理、检测认证、工艺调整、原材料遴选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撑。大力推行高端品质认证,加快在机器人、轨道交通、新材料、节能环保、金融、电商、生态农业等领域形成一批新型高端认证。

  4.放大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围绕高端行业打造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建立需求调查、上门指导、持续改进与跟踪服务机制,为产业集群、产业链质量升级提供“一站式”服务。完善化妆品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支持黄埔区、白云区、番禺区创建更多质量基础设施服务工作站,为企业提供标准、质量、知识产权等服务。建立健全关键共性质量基础设施仪器设备共享开放机制,提供分时租赁、实验外包、代检代测等服务,降低中小微企业仪器设备购置成本和技术准入门槛。鼓励专业机构、行业商协会加强对产业动态信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跟踪、翻译和评议,为企业提供预警和应对方案。

  1.完善质量政策供给。强化对质量发展的激励引导,完善政府质量奖励制度。建立健全强制性与自愿性相结合的质量披露制度,鼓励企业实施质量承诺和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建立健全质量发展资金多元筹集和保障机制,引导更多资金投向技术攻关、设备更新、品牌培育、设施建设等领域。探索推出质量贷专属金融产品,加大对企业质量创新的扶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加强质量相关专业和课程建设,打通校企之间的人才培养和输送渠道,支持企业人员申报标准化、计量、质量、品牌专业职称,培养质量专业技能型人才、科研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加强质量统计和状况分析,健全质量政策评估制度,强化结果反馈和跟踪改进。

  2.提升质量监管效能。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督促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推行质量安全首负责任制,强化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持续加强食品、药品、工业产品和特种设备质量安全监管,加大监督抽查后处理力度。建立重点领域、新兴领域跨部门综合监管机制,明确“四新”经济统一包容审慎监管适用标准,给予企业适度的容错纠错空间。开展质量分级分类监管,推进质量失信记分和评价。持续强化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监管,优化进口重要设备、关键零部件和高新技术产业原材料检验监管,保障进出口农食产品多元供给。

  3.深化质量社会共治。创新质量治理模式,健全以法治为基础、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参与的多元治理机制。鼓励专业机构、行业协会、商会提供标准制定、品牌建设、比较试验、质量管理、消费评价等技术服务,推进行业诚信自律。引导优质企业、高等院校及科技智库、社科智库参与质量文化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广州特色的质量文化展示空间。加大质量监测、违法案例和消费投诉等信息公开力度,引导消费者参与质量促进、社会监督等活动。以全国“质量月”、世界计量日、世界科普日等活动为载体,深入传播质量知识,讲好广州质量故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让“品誉四方、质赢未来”的城市质量精神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导向。

  4.强化质量开放合作。支持企业、社会团体和教育、科研机构等参与国际性质量活动,积极承办国际性质量会议,开展质量教育培训、文化交流、人才培养等合作。鼓励领军企业积极参与质量国际合作,扩大“广州智造”“广州建造”“广州服务”影响力。推动区域质量合作协同联动,支持广深深化检验检测服务业合作,搭建辐射大湾区的技术服务平台,联合佛山开展产品质量监管服务和知识产权合作。支持南沙全面深化与港澳对接,建立健全联通港澳、接轨国际的标准体系。携手大湾区城市共促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引导市内机构参与制定“湾区标准”,大力推进“湾区认证”,推动质量技术规则联通、贯通、融通。

  加强党对质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质量工作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发挥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整体有序推进质量强市建设。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质量强市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加强工作条件保障。强化产业、科技、财政、金融、贸易、绿色等政策与质量政策协同,树立全方位质量变革导向。

  完善质量强市督查考评机制,建立健全更加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加强质量工作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及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对推进质量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有关规定予以表扬。加强跟踪分析和督促指导,重大事项及时向市委、市政府请示报告。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1月2日,彭博新能源财经中国研究负责人寇楠楠在2023新能源国际合作论坛中分享了《新能源全球发展趋势及重点市场展望》的报告。对于未来全球光伏装机的预测,我们认为,2023年比2022年增长非常之大,中国市场最大,到今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光伏已经安装了1.3亿千瓦,全年保守估计也有170个GW,甚至达到1

  2023年11月2-4日,由中国国际商会、江苏省贸促会、江苏省发改委和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大会暨展览会”在江苏无锡举行。本届大会议程如下: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10月30日,大同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大同市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以“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需求为牵引,推进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气象服务能力建设,重点提升风能、太阳能的资源探测、资源评价、宏观选址、发电功

  10月30日,中国电建“双碳”产业创新基地举行启动仪式,股份公司总经济师、电建新能源公司董事长刘明江按下“启动键”并宣布项目正式启动。中国电建大兴“双碳”产业创新基地位于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是中国电建全面服务国家战略部署,深度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深化政企战略协同合作,拓展预留未来发展

  北极星环卫网获悉,10月17日,江苏宿迁市发展改革委等发布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电能替代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重点在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农业农村等领域推广高效节能、灵活互动的电能替代新技术新模式,加快淘汰低效落后产能与技术,努力构建政策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完备、市场模式成熟

  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推进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10月31日上午,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教融合合作签约暨揭牌仪式在学校滨江校区举行。省机电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陈存法;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高玲,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棋,党委

  今年6月,习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做大做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内蒙古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这方面内蒙古方向明确、路子对头、前景很好,大有作为、大有前途。作为全国首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之一,大唐托克托发电公司在绿色转型新征程中,积极贯彻

  11月1日,“基于构网型技术的纯新能源电力系统构建及示范应用”重大科技项目成果鉴定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5位院士及各领域10位专家对项目进行了鉴定。鉴定会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集团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闫军及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及上海交通大学相关人员40余人参加鉴定会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2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发布实施鄂尔多斯国电润阳二期上海庙经济开发区绿色供电项目的通知,其中项目配置市场化并网新能源35万千瓦,其中风电20万千瓦、光伏15万千瓦,以220千伏电压等级接入公用电网园区变电站。建设电化学储能52.5MW*4h。鄂尔多斯国电润阳二期上海庙经济开发

  10月30日上午,安徽工匠学院劳模工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工人学历提升班开班仪式在安徽开放大学举办。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陈金红出席仪式并讲话。安徽开放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诸咸斌致辞。陈金红指出,推动劳模工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工人素质提升是深入贯彻习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

  10月24日,华润电力内黄100MW/200MWh储能电站正式并网发电,该项目是华润电力内黄县300MW风储一体化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的配套储能电站,也是河南省规模最大的储能电站项目,该项目采用先进的智能组串式储能方案,并网后将进一步加强风电的有效利用,对当地电网调峰、提升电网运行灵活度具有重要标杆意义

  创零未来|一图读懂《华为数字能源2022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来源:华为数字能源

  10月10日,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杨友桂一行到访深圳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英峰,副总裁许云飞接待了来宾。集团投资发展部、科技与数智化管理部、技术研究院,以及北控公司、智慧能源公司、湾区新能源公司相关负责人参加座谈。杨友桂介绍了华为数字能源公司的企业文化、产业布局和

  中国绿发922绿色低碳主题行动今天在文安举办,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侯金龙受邀出席并发表致辞,分享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共同推动数字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速双碳目标的实现,共建绿色美好未来。在大会上,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绿发”)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9月23日,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将按照平等尊重、开放公平、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持续加强在资源、管理、技术、市场、人才、团队等方面合作,努力在电化学

  2023年9月12日,雅碧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江公司”)与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数字能源”)成立联合创新中心并正式揭牌,标志着双方合作迈入战略性全方位发展新阶段,将推动解决全球最大的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智能建设、智能运营等复杂关键技术研发,推动降低项目全生

  8月30日,由EESA储能领跑者联盟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储能展览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汇川技术本次携储能创新产品及多场景零碳解决方案亮相第二届中国国际储能展览会。在国家双碳战略指引下,汇川技术作为中国自动化行业的领军企业,密切关注能源行业的变化,聚焦工业与新能源领域的自动化、数

  近日,恒华科技顺利通过华为CSP五钻服务商的严格评估考核,正式成为华为CSP五钻(数字能源-智能充电网络)认证服务商。华为CSP五钻服务商认证,是华为对渠道合作伙伴服务的业务认证,它不仅是衡量渠道伙伴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渠道管理和激励政策的基础和依据,是华为服务认证的最高级别。此项认证

  构建数字能源生态助力终端提效——访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展局研究员袁圆王睿佳核心提要●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加快能源消费节能提效的关键在于其主动性、可控性●在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进程中,要不断深化能源科技与数字化技术的交互融合,加速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数字能源生态的形成,需要

  8月21日下午,安徽淮北市政府与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对接会暨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市委副书记、市长汪华东,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邵丹薇见证签约并讲话。副市长梁龙义与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江建清代表双方签约。市政府秘书长徐涛参加。汪华东在讲话中指出,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2日,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绿发青海分公司在西宁签署《共建青海海西新型储能实验验证平台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紧扣“双碳”目标战略布局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依托鲁能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基地,利用大型综合能源综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2日,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绿发青海分公司在西宁签署《共建青海海西新型储能实验验证平台战略合作协议》。据悉,双方将合力建设集检测、实验、实证、科研等多功能一体的青海海西新型储能实验验证平台,该平台可以开展多类型储能测试、储能并网及主动支撑等前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2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开展新型储能示范项目遴选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本次遴选仅限已经取得备案手续的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单座电站装机容量原则上≥10MW。成都市原则上总申报个数不超过5个,其他各市(州)原则上申报电化学储能项目不超过2个、其他类型储能项目不

  11月1日,SNEC第八届(2023)国际储能大会暨展览会在上海盛大开幕。众多国际储能领军企业齐聚于此,在现场展示储能技术的最新成果与应用经验,携手引领和推动储能产业发展。本次展会,丰郅新能源推出全新MLPE领先技术:智控关断安全保护器、智能安全功率优化器、AFCI电弧安全保护箱等系列产品!丰郅凭借

  2023能源电子产业发展大会暨广东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由珠海市人民政府、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联合主办,将于11月8日至10日在广东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11月1日上午,2023能源电子产业发展大会暨

  10月31日,SNECES+国际储能大会在上海如期举行。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受邀出席,与国内外优秀企业家共同探讨“双碳”目标下全球能源转型与储能产业发展。能源的开发利用,伴随人类文明演变始终,“追风逐日”间,一个数字化与能源深入融合的崭新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个时代,“风光”能源无限好。但

  11月8—10日,2023能源电子博览会将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超20000平米展示面积,“光储端信”联袂出席百余家行业龙头企业,尖端产品惊艳亮相龙头企业云集大批尖端产品惊艳亮相2023能源电子博览会,展览面积超20000平米,百余家企业携新品亮相,阳光电源、华为、隆基、正泰、晶澳、固德威、华晟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浙江累计全社会用电量4627.02亿度,总量全国第四,同比增长5.83%。其中9月全社会用电量达到557.71亿度,同比增长15.39%,高于全国平均增速5.4个百分点。大家目前关心的经济形势怎么样?生产怎么样?消费市场繁荣吗?房地产业复苏了吗?通过一组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0月27日,甘肃庆阳与天能控股集团一行座谈。庆阳市长周继军表示,希望企业在前期良好合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推进合作项目落地,持续完善产业布局,推动储能、氢能等产业全链条发展和新能源产业园区建设。天能控股副总裁王团维表示,天能集团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推进在庆项目建